我的老師,也是上世紀末最偉大的小提琴名師之一,「美國小提琴教母」桃樂絲•迪蕾(Dorothy Delay)曾經說過一句名言:「Competition is nonsense!」(音樂比賽是荒謬的!!),所以她的學生幾乎都不是靠比賽「出人頭地」的。音樂是藝術,又不是體育賽跑,而且到達一個程度以上之後,就已經沒有所謂的「標準」,不能再用「分數」來做為好壞的評斷了。

文章出處: 鄭俊騰先生,為國際知名小提琴家,任職於美國著名「辛辛那提交響樂團」(Cincinnati Symphony Orchestra) ,為該樂團百年悠久歷史上,第一位考入的華人音樂家。

最近由於頸部受傷而必須退休的英國名大提琴家朱利安•勞埃德•韋伯(Julian Lloyd Webber )(我個人曾經和他合作演出過數次) 在英國著名的「the Strad」雜誌上發飆、大聲咆哮,批評當今國際音樂比賽,早已淪為各個裁判為了鞏固自己在「教學」這個行業的地位,每一位評審大家一齊來「分贓」地盤板塊的地方!以我個人當過多次評審的經驗,我想大致上我是同意他的說法的(尤其在台灣)!還好,本人基本上不開班「授徒」,所以小弟的「淺見」應該不至於造成社會上的「大震撼」吧!

讓我們來看事實吧!請您告訴我,多年來世界上所舉辦的「國際音樂比賽」,有哪一次比賽獲得前幾名的,不是該次比賽評審們的學生???當然,「黑馬奪標」的狀況偶而也發生過,但是,還有更多琴拉得很好、然而因為不是裁判的學生而輸掉,令人「遺憾」的「遺珠」狀況,更是層出不窮!

這就讓我想到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段「歷史」:西元1986年,我剛到美國波士頓「新英格蘭音樂院」求學,第一次上課時,我的老師迪蕾(Dorothy Delay)剛剛評完第二屆「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比賽」(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of Indianapolis –美國目前最大的小提琴比賽,也是當今最重要的國際小提琴大賽之一,由約瑟夫•金格(Josef Gingold)於1982年所創立, 他也是胡乃元的老師,乃元曾獲得第一屆比賽的第五名)。上課時她的嘴巴一直「碎碎唸」,大發牢騷,說她和主審約瑟夫•金格(Josef Gingold)為了「誰應該拿第一名」而「意見不合」,吵吵鬧鬧,最後,還是由於迪蕾的「形勢比人強」!她的學生竹澤恭子(Kyoko Takezawa)終於獲得了金牌!我猜想,當時約瑟夫•金格(Josef Gingold)一定「很不爽」!因為他的學生李奧里德斯•卡瓦科斯( Leonidas Kavakos)只拿到了第二名。結果,經過了將近30年,當年得到第二名的李奧里德斯•卡瓦科斯( Leonidas Kavakos),今天在國際樂壇上的表現,竟然遠遠超過第一名的竹澤恭子(Kyoko Takezawa),夠有趣吧!

耶!沒想到世界還真小,這幾天正在如火如荼舉行的第九屆「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比賽」中,當年獲得金牌得主竹澤恭子(其實她也算是我的同學),竟然也是主辦單位邀請的評審之一,怎麼這麼巧!本人現在也正要飛往印第安納波利斯,擔任第二十一屆「美國VSA國際製琴大賽」每二年舉辦一次的弦樂器製琴比賽評審; 剛好今年「美國VSA國際製琴大賽」和「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比賽」於同地點舉辦,所以這二個單位的比賽決定合併,並擴大舉行。老同學聚在一起,難免要吃吃飯,聊聊天!這也讓我想到近年來在義大利所舉辦的製琴比賽,都是由主要評審–吉歐•巴塔•莫拉西(Gio Batta Morassi)的學生掄元獲得第一名,並包辦前幾名,這與音樂比賽的「狀況」也是大同小異、不謀而合的!!

其實本屆「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比賽」主審傑米•拉瑞多(Jaime Laredo),他在音樂上以及做人方面,我個人是極為推崇的,我們也曾經一起在台上共同演出過。當然,評審中也包括我7歲時就認識的玩伴,「大師」(哈哈!)林昭亮,我認為他們二位也都是「正派人士」,應該是不會「亂來」的;而且,我更希望來自台灣的兩位傑出參賽者:曾宇謙 (他以前在台灣學習的老師沈英良是我的好朋友) 以及林品任 (我曾在第三屆文建會「人才庫」當評審時,對他印象深刻,雖然當年他並沒有被「選上」(???),我當場在「評論欄」上鼓勵他 “趕快到美國考「寇蒂斯音樂學院」”,他後來也到寇蒂斯音樂學院求學,目前已畢業,現在正在「茱莉亞音樂學院」攻讀碩士學位中),希望他們都能「更上一層樓」,有優異的表現,得到更好的成績,「光宗耀祖」!!!(其實我這句話並非在諷刺,沒有惡意啦!因為,學音樂確實很辛苦,要「出人頭地」更難,但其他行業不也是這樣嗎?我是真心誠意鼓勵他們,也祝福他們能夠在音樂的事業上有大成就!)

回到主題吧!為什麼本人認為音樂比賽會有「後遺症」呢?放眼當今馳騁於國際上的小提琴名家:安娜•蘇菲•穆特 (Anne Sophie •Mutter)、希拉蕊•韓 (Hilary Hahn)、法蘭克•彼得•齊瑪曼(Frank Peter Zimmermann)、基爾•夏漢 (Gil Shaham)、宓多里(Midori Goto)、約夏•大衛•貝爾(Joshua David Bell)…,可說數不完的獨奏家,幾乎都沒有參加過任何一次的「國際小提琴大賽」。這其實就已經在告訴大家,答案很清楚:「比賽不會是培養一流音樂家的搖籃!」我說啊!韓國、台灣和中國大陸在「培養音樂家」這個觀念上,比起歐美、日本等國家,確實是「慢好幾拍」!人家美國、日本早就看清事實,知道這些音樂比賽是「沒有用」的!這些先進國家早已在「國際音樂比賽」退場了,只有我們這些還懷著少許自卑感、「懷舊」、不懂行情的可憐「學音樂的學生」,以及單純的家長們,對於音樂比賽還有著夢想、憧憬,期待得獎後能「一飛沖天」,當個令人羨慕的、忙碌於國際音樂舞台,每天能夠過著「機場、旅館、演奏廳」的「獨奏家」行程。唉!本人雖然沒得過所謂的「國際比賽」大獎,但對於「國際音樂市場」可是清楚的很!奉勸有這種「胸懷大志」的優秀音樂家,別再做白日夢了,醒醒吧!

我的老師「台灣小提琴教母」李淑德教授40多年來,日夜奔波如一日,培養音樂人才,孕育出不少優秀音樂家。今天在國內以及國際上,來自台灣出色的小提琴家,幾乎都和她有過「交集」,她個人對於比賽的看法也是蠻消極的; 除非很有天分,否則,她都會告訴學生家長:「學音樂不是一條好路!」,真的是「有良心」的見解!

西元1976年,我曾經在紐約和林昭亮不期而遇,當時昭亮才16歲,在旅館內他告訴我,他一直想出人頭地,「再不趕快在17歲以前出名,「闖出名堂」,就沒機會了!」看得出來當年他是有點焦慮的。當時我也是16歲,現在回想起來,那時候的時空環境,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。那個時代就是美國「小提琴教父」史坦(Isaac Stern)掌控著美國「獨奏家」的音樂市場,加上像迪蕾等知道「市場行情」的名師,和音樂家「經紀公司」,組成了包括「猶太人集團」的「鐵三角」,自然也就產生了伊薩克•帕爾曼(Itzhak Perlman)、平夏斯•祖克曼(Pinchas Zukerman)、夏漢,以及少數「市場需要」的亞洲音樂家,像馬友友、林昭亮、宓多里…等等。然而經過這麼多年,事實證明這些當年被史坦看中、「捧」出來的音樂家,確實是「真的好」的!看看這些一流音樂家當今的成就,證明史坦的眼光真的沒有錯。不少人說林昭亮當年大紅大紫,是因為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的關係,我個人並不認為,我真的覺得「他真的是很好!」,才能夠一直到今天在國際音樂市場還受人尊敬,屹立不搖。我想,如果他看到我今天寫的這些,應該不會認為因為我是他的好朋友,「同一國的」,所以才「捧」他吧!我只是照事實講而已!

喔!忘了告訴大家,其實林昭亮也曾在17歲時參加過西班牙的一個小比賽,叫什麼「索菲亞皇后國際小提琴比賽」,得了第一名,那個比賽才舉辦過一次,就銷聲匿跡了!可見林昭亮當年事業能夠那麼成功,除了他個人很優秀外,最主要還是靠迪蕾和史坦的「猶太人集團」的提拔與幫忙,和比賽得名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
記得當年林昭亮曾經告訴過我,他的老師迪蕾時常「強迫」他一、兩個禮拜就得「學完」一條協奏曲,擴充曲目,搞得他「累死了」!然後在他每學完一首協奏曲後,會先安排和當地小樂團合演這首曲子,因為「上台經驗」對任何一位音樂家都是最重要的;接下來同一首曲子再和一些較大的「中級」樂團一起演出,到最後才正式和像「紐約愛樂」這種一流的樂團在著名的「卡內基音樂廳」登台;一步一步來,可見「內行」的人,就知道「該怎麼做」!

其實,許多時候,人生機會都只有一次,所謂的「一次定江山」!所以在機會來之前,對自己人生有夢想的音樂家,都應該盡量多多擴充曲目,充實自己,提早「準備好了」,可以應付各式各樣的挑戰!當機會降臨在你身上時,才能夠有「一鳴驚人」的表現,達到成功的境界; 這種機會也常會出現,就像朗朗和夏漢「灰姑娘」的故事,一舉成名,就是很好的例子!反觀,現在幾乎所有的國際音樂比賽,規定的曲目都大同小異,只侷限在「那幾首」曲子,怎麼有可能會產生未來具備「全方位」、曲目豐富的一流音樂家?試想,單單莫札特、貝多芬,就有多少首奏鳴曲需要去好好研究、學習的?!而這些音樂比賽的曲目中,竟然沒有包括許多重要的曲目,難怪這些得獎的第一名音樂家,通常很快就會消失在國際舞台上。

所以在台灣,最聰明的「音樂商人」就來搞個「XX盃」這類的音樂比賽,還分好幾個地區同時舉辦,來個南、北「大串連」!想想,單單「報名費」就賺進將近新臺幣一千萬元,除了扣掉少數的人事費用、裁判費、租借場地費…等,獲利的確驚人。唉!做生意嘛!頂多印個紙張,頒發獎項,滿足「絕大多數」家長的需求,安撫他們在「花了這麼多錢」後的心靈慰藉。只是,日復一日,這些父母親,當他們看到掛在客廳牆上日漸發黃的獎狀,然而自己的小孩經過這些年來,在學習上還在「原地踏步」!不知做何感想?我想,他們心理上的落差一定很大。

是誰叫您們這樣做的呢?!其實,都還是要怪自己的虛榮心!誰叫您們每次比賽贏了別人的小孩,雖然表面上客氣,內心裡卻驕傲的說:「看吧!我的女兒贏了妳兒子!」,而「輸掉了」的家長,為了面子,還得裝出一副一點也「不在乎」的表情,說:「其實,我們只是要讓自己的孩子增加上台的經驗而已,比賽有沒有得名並不重要!」然而,一回到家,除了馬上換老師,全家立刻召開「緊急會議」,熱烈討論,規劃出一套當年句踐「臥薪嘗膽,雪恥復國」的藍圖,期待下一次比賽能夠「一雪前恥」,來光耀門楣!唉!反正這些執迷不悟的家長,說也沒用,就像台灣有些政治人物一樣,「千錯萬錯,都是別人的錯!」。

哈!哈!早睡早起身體好!我想就繼續讓他們做白日夢吧!否則,那些好不容易才升到教授,夠資格當評審的名師們,「生意」從哪裡來!!!???

(寫於從台北飛往美國的飛機上)

文章出處: 鄭俊騰先生,為國際知名小提琴家,任職於美國著名「辛辛那提交響樂團」(Cincinnati Symphony Orchestra) ,為該樂團百年悠久歷史上,第一位考入的華人音樂家。

Share Th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