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東尼奧·盧奇奧·韋瓦第(義大利語:Antonio Lucio Vivaldi,1678年3月4日-1741年7月28日),義大利作曲家、小提琴演奏家。其暱稱紅髮神父(il prete rosso)緣於正式的神父身分。

韋瓦第被認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樂作曲家之一,生前便已聞名於當代歐洲。其最主要的成就在於協奏曲(特別是小提琴協奏曲)作品、聖歌以及歌劇等領域。其作品《四季》協奏曲不僅是個人最具代表性的創作,甚至是藝術音樂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作品。

早年
韋瓦第的父親喬瓦尼·巴蒂斯塔(Giovanni Battista Vivaldi,1655–1736)十歲的時候離開布雷西亞到威尼斯,並在那裡成為一名理髮師。他和當地姑娘卡米拉·卡里吉奧(Camilla Calicchio)於1676年結婚,育有9個孩子。安東尼奧為長,於1678年出生在威尼斯,其出生當天據說還出現了地震,在地震的損傷下,韋瓦第的母親可能已將韋瓦第奉獻給神。韋瓦第的嬰兒洗禮是在二個月後才進行。
1685年,喬瓦尼成為聖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;他是一個成功的小提琴手,並且因為其西西里亞聯會會員的身份,在威尼斯的音樂界迅速贏得名聲,還被認為是一名出色的炫技小提琴家。安東尼奧自小就不輸其父,年紀輕輕就能代替父親上演。他的音樂理論可能來自於喬瓦尼·列堅齊(Giovanni Legrenzi)。

接受神職
韋瓦第在15歲的時候即行剃髮,並且接受了首次世俗聖職儀式,但當時這並不表示他已當神父,只是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會地位。當他18歲時,接受了更高一級的聖職(副輔祭)之後,韋瓦第才立下心當神職人員。他在附近的兩個教區接受了神職教育(神學)並畢業。25歲時,韋瓦第成為神父。他從父親那邊遺傳得來的頭髮顏色,使得他被稱為「紅髮神父」。這之後,韋瓦第成為S.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父,並且在教堂屬下的女童音樂學院中當小提琴教師。
主持了一年半的追思彌撒之後,韋瓦第永遠放棄了神職工作,但他依然持有神父的地位。在後來的一封信中他寫到,自己是因為健康狀況而辭去教堂職務的(他寫到「strettezza di petto」,意為胸悶,可能為心絞痛,也可能是哮喘)。但最近研究表明,他可能是出於個人原因,或心理方面的不適。一方面他的作曲工作讓他沒有時間去分心,另一方面教堂職務帶來的收入對他來說也不是那麼的重要了。

音樂生涯
神職工作之外,韋瓦第亦是一名教師與作曲家,他指導著Ospedale della Pietà的少女樂團,開始作為弦樂組的教師,後來則成為了代理指揮。樂團很快就贏得了美名,吸引了很多義大利的旅遊人士前來。而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和奏鳴曲作品的很大一部分,便是為Ospedale而寫的。作為宗教儀式上的配樂。韋瓦第在這個職務上一直服務到1716年(其中有一段時間間斷1709年2月到1711年9月)止,接著他則被任命為「音樂會大師」(Maestro dei concerti)。
在威尼斯發表兩部奏鳴曲集之後,韋瓦第發表了協奏曲集《和聲歌手的靈感》(L’Estro armonico,作品3,1711年印製),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了歐洲範圍內的名聲。直到1729年止,他共寫有12部曲集,作品3之後的其他作品都是在阿姆斯特丹印製的。其中有12首協奏曲《和聲歌手與創作之爭》(Il cimento dell’armonia e dell’inventione,作品8,1725年),當中的前四首即是著名的《四季》(Le quattro stagioni)。
早在Ospedale della Pietà任職時,韋瓦第就已經開始了歌劇創作,其第一部歌劇Ottone in villa於1713年在維琴察首演,之後到1739年26年間,他寫有歌劇達50部。在此之後,韋瓦第除了Ospedale della Pietà的職位外,日益頻繁地擔任維琴察聖安格洛劇院的主持。
後來在威尼斯,韋瓦第有了工作上的爭執,他決定於1718年遷到曼圖亞,供職於地主飛利浦·馮·黑森·達姆斯塔德(1671-1739)的母親。他在那裡主要是當音樂會主持和創作歌劇。1721年他多次在羅馬逗留,兩次在教宗面前演奏,因此贏得了大量的歌劇和宗教音樂的委託。1726年他以聖安格洛劇院音樂總監的身份返回威尼斯。這一次,身為作曲家和提琴演奏家的他在那裡贏得了全歐洲人的敬仰,甚至是很多音樂家朝聖的對象。在此期間他認識了16歲的女歌手Anna Giró,後者陪伴他進行遊歷。

晚年與逝世
1730年左右他發生了風格轉變,從以前的巴洛克風格轉到優雅的風格,但這種風格的作品卻不怎麼受歡迎。因此韋瓦第在63歲的時候遷往維也納,想尋求查理六世的支持。但查理六世卻於1740年10月去世。當時韋瓦第的健康也不見得比國王好多少,到達維也納後一個月後,即1741年7月28日,他就逝世了。
韋瓦第簡陋的墓地位於卡林迪亞,現今維也納科技大學(卡爾廣場(Biecarldelapladelibeistdeutchza))之所在。

創作背景
「四季」出自韋瓦第作品八,那是一組名稱為「和聲與創意的競爭」由十二首小提琴協奏曲構成的作品。「四季」是十二首裡面的前四首,標題分別是第一號「春」、第二號「夏」、第三號「秋」、第四號「冬」,每一號由標準的協奏曲快、慢、快三個樂章構成。換句話說,「四季」其實是四首獨立的三樂章小提琴協奏曲,但是因主題(季節)的相關性而被看成一組作品,統稱為「四季」。

「和聲與創意的競爭」出版後,「四季」隨即風靡全歐,韋瓦第多年的音樂努力在此刻攀上高峰。「四季」的大受歡迎,使得這組作品中的其他幾首曲子嚴重受到忽視,其實其中另外的第五號「海上暴風雨」、第六號「快樂」、第十號「狩獵」也都是相當不錯的作品。這套作品當年的編制,除了主奏小提琴外,協奏部動用第一、二小提琴,中、大、低音提琴個數支,另加上數字低音樂器(大鍵琴或是風琴)。從現在協奏曲的觀點來看,相當類似小型弦樂團協奏的作品。

而「四季」的大獲成功可以從兩個層面來探討,一個是表象的層面,另一個則是隱藏於音樂美學裡的層面,透過這兩個層面的探討與瞭解,將能夠讓欣賞者更能進入「四季」的音樂世界中。

關於 “冬”
F大調第三協奏曲,Op. 8,RV 293,《秋》(”L’autunno”)
快板
極柔板(Adagio molto)
快板

L’Inverno《冬》
Allegro non molto
(A) Aggiacciato tremar trà nevi algenti
(B) Al Severo Spirar d’ orrido Vento,
(C) Correr battendo i piedi ogni momento;
(D) E pel Soverchio gel batter i denti;
Largo
(E) Passar al foco i di quieti e contenti / Mentre la pioggia fuor bagna ben cento
Allegro
(F) Caminar Sopra il giaccio, e à passo lento
(G) Per timor di cader gersene intenti;
(H) Gir forte Sdruzziolar, cader à terra
(I) Di nuove ir Sopra ‘l giaccio e correr forte
(L) Sin ch’ il giaccio si rompe, e si disserra;
(M) Sentir uscir dalle ferrate porte
(N) Sirocco Borea, e tutti i Venti in guerra / Quest’ é ‘l verno, mà tal, che gioia apporte.
不太快的快板
(A) 人們在凜冽的寒風中、
(B) 在沁冷的冰雪裡不住發抖。
(C) 靠著來回踱步來保持體溫,
(D) 但牙齒仍不住地打顫。
廣板
(E) 在滂沱大雨中坐在火爐旁,度過安靜而美好的時光。
快板
(F) 小心翼翼地踩著步伐前進,
(G) 深怕一個不留神栽了個觔斗;
(H) 有時在冰上匆匆滑過,跌坐在雪上,
(I) 來回地跑步玩耍。
(L) 直到冰裂雪融的時刻,
(M) 聽見溫暖的南風已輕叩
(N) 冷漠的冰雪大門。這是冬天,一個愉快的冬天。
附有一首十四行詩。作者不詳(所以有人認為是作曲家原創)。原文和中文譯本

第1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(Allegro non molto)
音樂描寫在冰雪裡不住發抖的人們。在4次總奏之間,插入3次獨奏。最先,第1次總奏以逐漸堆積的8分音符同音反復,寫出靜靜下降後堆積的白雪,以及在冰雪裡發抖的人。冰冷的氣氛,漂浮在整個空間。接著出現的第1次獨奏部分,以獨奏小提琴的強奏,奏出32音符的下降音型。這是「凜冽的寒風」壓頂吹來。
然後出現的第2次總奏描述人們在冷風中跺步暖身。第2次獨奏也是以32音符形成的迅速震動的音型,還是在表現「凜冽的寒風」。
第3次總奏回到第1次總奏的旋律,第3次獨奏仍舊是連續的細碎音符,表現人們的「牙齒不住地打顫」。最後出現第2次總奏中人們在冷風中跺步暖身的旋律,並結束樂章。

第2樂章 最緩板(Largo)
這樂章描寫暖和的屋內情形。在這裡出現的旋律,或許是整首「四季」中最動人的一段。獨奏小提琴在合奏部撥奏伴奏上,朗朗唱出平靜而溫柔的美麗旋律,描述「坐在火爐旁度過安靜而美好的時光。」合奏部的撥奏描寫的是屋外下的雨。樂章靜靜結束後,直接連續到下一樂章。

第3樂章 快板(Allegro)
再次回到類似第1樂章的自由氣氛,其架構更為自由。在這樂章中描寫人們「小心翼翼地踩著步伐前進」,卻「一個不留神栽了個觔斗」的情形。
先是由獨奏小提琴反復演奏好像在冰上行走的音型。之後的第1總奏描出「小心翼翼」的樣子,後面的下降音型描出「栽了個觔斗」的樣子。
第2獨奏是跌倒的人站起來後「來回地跑步玩耍」的部分,接下來的第2總奏調性轉為降E大調,速度轉為緩板,表情變得很溫柔。這裡表現出來的是「南風已輕叩冷漠的冰雪大門」。這是在「夏」裡出現的音型的變形。之後,獨奏小提琴出現激烈的音型。這是描寫南風與北風激烈相鬥的情形。
最後出現承接這激烈的音型的總奏,好像在說「這是冬天」。全曲結束。

Vivaldi Four Seasons: Winter (L’Inverno), full.
ITZHAK PERLMAN – WINTER FROM VIVALDI’S FOUR SEASONS – LARGO
Share This